2.联系材料,正确理解话题.
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比如2000年高考,有学生如此立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正确答案是惟一的",事实上偏离了题意.题目中材料显示的四个答案均是正确的,据此话题中"答案"的含义显然是指"正确答案",何况"错误答案"是谈不上"丰富多彩"的.
3. 有些考生作文时思路扩展不开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将话题视作命题.
比如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些考生通篇都在论证"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思路,作文的视野囿于一隅,失去了拿高分的机会.
4. 话题作文不是没有限制,也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比如1999年高考话题是"假如记忆可能移植",有考生大谈特谈"记忆移植不可能",而忽略了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作文命题中已被确认了的前提,只有在此前提下作文,才谈得上与话题有关,脱离了这个前提,又怎谈得上什么有关无关呢?
四、 话题作文的构思技巧
作文的构思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1).发散思维,打开思路;(2).集中思路,确立主题;(3).选择合适的文体;(4).选取适用且新鲜的素材.如果能够熟练掌握以上步骤,科学地运用构思技巧,写好作文就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了.
1.在话题的范围内,展开充分联想,开发出丰富的思路.
前面在谈到"如何确定话题作文的主题范围"的时候,提出了六个范畴:评价、怎样、结果、时间、空间、对象.从这六个方面展开联想,就能够开发出丰
富多样的思路.
举例来说,2000年高考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从这六个方面展开联想,就可能分别开发出许许多多的思路:
可见,联系话题,从这六个范畴向外发散思维,就可以有很多种思路.在这许多思路中,选择你认为最 佳的思路作为文章的主题,就容易脱颖而出,写出好文章.
2.选择合适的文体.
近几年高考取消了文体限制,允许考生自由选择文体,为考生尽情发挥写作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特长,选择最适合的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