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国庆之夜》涉及了时间,《放学路上》涉及了地点,《我家来了客人》涉及到了地点、人物、事件,《家乡变了》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视》、《不要惧怕困难》,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3)中考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启事、书信等等.
2.要看清题目要求
一般中考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例如 (1992年北京中考试题)
题目:在阳光下成长
要求:(1)写成记叙文,适当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3)字数500~800,不足500或超过800的,每25个字扣0.5分.
以上要求应该说是很具体的、明确的,但在实际考试中仍会有少数考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
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臃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二) 妥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