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散文推荐
《为了母亲的微笑》毕淑敏和肖复兴的文章都有
另外还有贾平凹等人的文章
我喜欢《肖复兴散文》中的母亲这篇文章
我参加朗诵比赛的时候用过
非常感人
毕淑敏的话...
《昆仑殇》《最后一支西地兰》《北飞北飞》很好
她还有一笔长篇小说叫《女心理师》
我也是非常喜欢的
叙事性散文与记叙文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叙事性散文应该怎么下笔?
叙事性散文是以散文为基础,叙事为手段,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情感。记叙文则是根本性的记事,从一件或多件具体的事件中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观点。也就是说散文是以情感或抒情为主线,而记叙文是以记事为主。叙事性散文应该先确定自己想表达的情感,然后为这个主题找素材,你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散文中的神,你所找的素材就是散文中的形,这就是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叙事性的散文,要那种古风,唯美的!
江春水,满城春风,上海这座音乐文化圣地,给漫步在烟火俗世的旅人带来安宁的休憩。那一朵五月的玉兰,朝春天的尽头盛开。放眼苍茫世间,还有多少事物可以永恒,多少岁月可以支付。唯有音乐,似一树开在时光水岸的繁花,安静于现世一隅,看春秋代谢,凡来尘往,永不凋落。
原以为在波涛翻涌的上海滩,一个浪花就足以将柔情淹没。却不想,徜徉在优雅的旋律中,昨日千回百转的美好与幸福在今天触手可及。愿上海之春,在人间舞台上走过岁岁年年。愿一曲盛世清音,歌静山河美,抒风流时序。
海上留声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追忆,无论身处怎样的繁华,拥有多少尊荣,有时候,一首老歌就可以将我们带回到过去,重温那一段似水年华。老上海就像一场沉睡的旧梦,原以为相隔百年,那份感觉早已荡然无存,然而许多久违的熟悉,就搁置在一首首老歌里。我们只需轻轻穿过年轮的街道,在某个季节的转角处,就可以与之灵魂相通。
人说上海美丽得无法复制,等到繁华落尽纤尘,打动心肠的依旧是那一段如烟往事。所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大上海,内心始终有一处安静的留白。总以为,摩肩擦踵的人流,不会再有优雅的交集。其实在随处可见的海上风情里,我们怀着同一个梦,并且需要依靠那些老旧的记忆来安放心情。
走进方浜路,这里与新上海的璀璨华丽擦肩,又和旧上海的古老风情相逢。这里被称为“上海老街”,有着明清古风的典雅装帧,亦摆放许多老照片、月历牌、旧画报。那些被岁月遗忘多年的旧物,在南京路、淮海路等著名商业街早已觅不见踪影,于这条老街却随处可寻。商店檐下高挂的红灯笼,以及风中飘摇的酒旗,无不以最古雅的方式,和来往过客讲述老上海风姿绰约的昨天。
世界各国的朋友,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带着天南地北的风尘,相逢在一条古韵悠长的老街。他们是想在旧时风景里,寻找曾经失落的梦,还是仅仅只为了给生命的旅程,添上一种不同寻常的意境?老上海的音乐在时光深处舒缓地流淌,继而弥漫了整座城市。我们不由自主地沉迷在歌声中,希望在茫茫人海里得以遇见缘定今生的那个人。我们是漂浮的船,老街是渡口。千万人之中的相遇,不能太早,也不能过迟,直到握着彼此手的那一刻才恍然,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一方明净天地,执手相依,笑看风云,如此才不辜负一世的美好辰光。在这暮春时节,许多人淹没在老唱机旋转的音律中,于真实与虚幻、含蓄又内敛的乐曲中,获得温情与快乐。
中唱小红楼位于徐家汇公园内。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登陆沪上,带来了时尚的留声机。这种“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的机器让当时的上海人兴奋异常,很快就风靡了整个上海滩。
一座别具风韵的小楼,历经七八十年的风雨沧桑,依旧保留当年非凡姿采。壁炉、吊灯、老唱机、胶木唱片,这些旧物带着一种如梦似幻的美丽,令来过的人甘愿为之倾注柔情,将感动寄存于此,并认定这是喧哗尘世最宁静的归属。
中唱小红楼,收藏了太多如今无法企及的繁盛与辉煌。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风云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聂耳在这里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黎锦光的《夜来香》亦是在这里创作,陈歌辛的《玫瑰玫瑰我爱你》最初也在这里录制。过往的天光云影已然散去,风烟俱静之时,又会有另一种绝美继续昨日的传奇。
派拉蒙电影里有句旁白:“老百乐门爵士乐响起了,你无法拒绝华丽转身。”半个世纪前,百乐门曾经是驰名中外的“远东第一乐府”。这里出现过许多优秀爵士乐音乐家,他们将爵士乐镀上一层浓郁的感情色彩。听爵士乐,就像调一杯中西相融的酒,既有典雅的东方古韵,又有浪漫的西方风情,让品过的人,在黑白光阴的回忆里流连,又在霓虹幻彩的景致中沉醉。与百乐门邂逅,任何一次转身,都会让人频频回首。
百乐门在五光十色的夜景下更是姿态万千,多少黯淡被那些天涯歌女一颦一笑的妩媚给消融。有时候,一件华美的旗袍,就足矣倾倒满城看客。夜上海,这座不夜城,仿佛任何时候都是歌舞升平。而我们所求的,也只是在青春鼎盛之时,于流转的音乐中,来一场美丽的宿醉。待到第一缕阳光洒落在窗台,才如梦初醒。
穿行在石库门悠长而又狭窄的弄堂里,所有尘封的记忆就在瞬间奔涌而出。木质阁楼,爬满了绿色的青藤,弥漫着老上海浓郁的风情。一首熟悉的老歌,不知从谁家的窗台飘然而至,怀旧的气息里,弥漫着栀子花幽淡的清香。如若不是弄堂有尽头,所有的来客真的会误以为,时光倒流了数十载。而我们就是地道的老上海人,在烟火的里弄,安度平淡的流年。
上海就像是一座宿命之城,来过的人,一旦跌入怀旧的音乐里,就再也不能遗忘这段情。这些人,喜欢坐在午后阳光下,品一壶闲茶,在老唱片的歌调里,翻看一张张老照片,开始经久地回忆。这些人,喜欢穿行在大街小巷里,看着这座城市的风物人情,让自己淹没在旧上海的浮沉往事中。多少年,旧物早已换了新主,黄浦江的涛声,依旧和每一个过客许下不见不散的诺言。
我们都相信因缘际遇,如若真有缘分,无论经历多长久的离别,终有一天会再度重逢。纵算物转星移,人世变迁,那些远走的,还是会回到身边。以为错过了老上海的花样年华,却不想,这般轻而易举就从一首怀旧的歌曲里找回从前熟悉的一切。
时光还在,我们却不再年轻。许多纷繁的故事从容不惊地老去,而这座城市遗韵犹存。愿所有人与上海的相逢,都是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逢是歌
都说相逢是首歌,无论是与人的相逢,还是与山河草木的相逢,抑或是与一座城市的相逢,都是一首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歌谣。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和自己并肩同行一生,却有许多歌曲能够一如既往与你我相伴,走过数十年的光阴,有着持久的温暖和幸福。
与一座城市的相逢,亦是与一首歌的相逢,上海就是一首让人听过便无法忘怀的歌。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神奇的梦想,创造前所未有的传奇。这又是一座历尽风雨沧桑的老城,每一条里弄都隐藏经年的故事,酝酿风花雪月的柔情。而这一切,都被历史的笔,写成一首首优美生动的歌曲。时光会一一告诉我们,这座繁华高贵的城所谱写的百年风云、烟尘过往。
穿行在时尚的摩天大楼,漫步于悠长的古朴里弄,感受上海这座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城市。行走的旅人,不知从何而来,又往何去,但所有的相逢都是一段恰如心意的缘分。尽管人生如萍水,在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的光阴里,我们都要懂得珍惜。
石库门是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产物,也是大上海不可缺少的风景,更是一种上海情节。这里掀起过无数江湖风浪,居住过比烟花还寂寞的女子。岁月更替,许多景物都换了新颜,可流光却无法冲淡一丝过往的记忆。然而记忆也是吝啬的,只给经历过的人拥有。也许我们注定成不了这座城市的主角,但可以站在舞台下,等待一场戏的开场与谢幕。
背上简单的行囊,听一首老歌,摘一片风景,走进里弄,置身在最烟火的红尘,心底却像被打扫过一样干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分辨出风的味道,以及这座城独一无二的情调。不知窗台的晾衣竿上,晾着谁家的花衣裳;不知那座宁静的楼阁上,发生过多少阴晴圆缺的故事。无论是初遇,还是重逢,这里给我们的,是一样的熟悉和温暖。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当我们在上海这座繁芜的城市品出了清欢的滋味,就真的达到境界了。
浦江两岸,涛声依旧,从何时
开始,它们习惯在一首歌里沉醉,爱上了词的韵味、曲的旋律。无论是朦胧的晨晓,还是璀璨的夜色,两岸高楼都散发着迷人的风采。上海就是一杯珍藏于时光深处的窖酿,让所有的来者,在如歌的岁月中交换杯盏,沾唇即醉。浦西是旧上海的租借地,昔日各国使馆林立于此。这些使馆,仿佛挂在岁月墙上的日历,我们无须刻意回忆,便可以翻看走过的从前。而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那些极具特色的新建筑群,让这座城市在瞬间焕然一新。万人瞩目的东方明珠塔,一如既往骄傲地俯视众生,任何时候,它都是上海无法超越的传奇。伫立在浦江两岸,看着中西交融、古今结合的建筑,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无论是白日还是夜晚,新旧上海滩,都是那样地叫人叹为观止。
田子坊,一个简单而美丽的名字,一个浓缩的上海。这原本只是一条默默无闻的小街,安静无声地存在于大上海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不知道是谁,在这里推开那一扇艺术的门扉,让海派文化凝聚于此。而许多怀揣梦想的人,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来到田子坊,愿与这里的中西文化发生灵魂的碰撞,共有一剪诗意情怀。
在田子坊,有一些工作室时常会开展歌剧演唱会,来往的过客总是沉浸在乐曲中,忘记了前方的行程还有多远。是音乐打开了封存的心灵,让每一个被遗忘的故事随旋转的音律娓娓道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子坊,给痴迷西方艺术的人以浪漫,给依恋上海情结的人以典雅。在田子坊,没有地域、年龄、贫富之分,这里的艺术与风情,愿和每一个人携手同行。
上海这座城以其现代和传统的风韵,吸引世界各地游者的目光。它是一位时尚的摩登女郎,行走在高楼大厦之间,摇摆着妩媚风姿,又是一位优雅的古典女子,着一袭旗袍,在悠长的里弄顾盼流连。我们醉心于十里洋场的繁华绚烂,又迷恋上老上海的旧物风情。而这种古今交集的情愫从来都不会矛盾,仿佛任何时候都可以醒醉自如。
在一首歌里相逢,从此爱上这座城,和这里的一檐一瓦、一尘一土交换心事。当我们以为时光走远,一些繁华成为背影时,上海的故事一直在继续。岁月流去无语,却留下许多有声之歌,供你我深深回忆。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微笑,在温暖的尘世拥有如花的幸福。
这是白落梅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一个片段,她的文章不错,还有安意如的,林清玄的
叙事性散文作文怎么写
目的要求
1、记叙性散文的真实性;
2、散文的主旨确定;
3、散文的材料选择;
4、散文的结构安排。
教学重点:主旨和选材
教学难点:语言提炼和手法运用。
教学步骤:
一、散文的类型:散文根据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
1叙事散文指以写入记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就是优秀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作者也赋予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同时作者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抒情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3写景散文这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作者描写了轮船穿过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又融进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产生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散文的真实性:大实小虚。
三、主旨和选材:主旨是最重要的,选材自由而单纯。
四、散文的结构:时间、空间、物件、情感、逻辑等,常互相结合。
五、散文的语言:诗情画意,注重节奏。
六、示例:
主旨和选材:下水作文《在水一方》;
散文的结构:下水作文《始兴中学紫荆花开了》
散文的语言:下水作文《枇杷园里笑声朗》
七、学生当堂作文。
什么是叙事性散文
散文是一种可以说最自由的体裁。
其实所谓的叙述性散文,抒情散文,诗化散文。
其实这类的划分只是根据这篇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写作形式”——即,你用何种写作手法来构思你的这篇文章。
它因偏重点不同而有了这些个划分。 假如说,你在散文中主要侧重叙述某个事物,那么这篇散文也就是所谓的叙述性散文。像什么游记啊等等的,一般可以算是叙事散文。
再假如说,作者把这篇散文的语言写的如同诗歌一般,雍容华贵,字字珠玑,那么它就可以看做是诗化散文。
其实你可以这么来理解,散文,他就是写作文章的最基本的体裁了,就看你如何往里边填充语言。 因为散文风格不像诗歌和小说那样有固定格式,所以这就决定了它里边的成份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掺杂任何成份,因为散文简直是可以“胡乱写”东一句西一句,只要不离开主题。
即,我们小时候小学的时候,老师教作文的第一句话肯定是说:同学们,你们怎么写都可以,只要不偏题就行。
散文的要求,就是不偏题就行了,怎么写都行。只要让读者读懂你的中心思想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形散意不散”。
其实你不知道什么是叙事性散文,主要是因为你还没有太清楚散文到底是什么体裁, 有比较才能划分出定义。 我给你列出来文学体裁的四种形式。
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就这四种,你肯定能区分小说对吧,(就是讲故事) 诗歌那也肯定能区分的, 戏剧(这个更明显,平常人基本上接触不到的)
不是标准小说风格,不是标准诗歌风格,不是标准戏剧风格。 那么,他就是散文。
散文的定义很广。 其实平常人们所指的杂文,日记,等等的基本上都是散文里边的分支,也就是都是属于散文的。
这么说,你应该是能懂的
叙事性散文作文怎么写
搭红头巾
以前,土家姑娘新婚,头上都要搭一块红头巾。头巾的四角系上铜钱,新娘要把四个铜钱死死地含在嘴里,害怕红头巾被风掀开了。人们把那红头巾称为“喜罩帕”。
传说是很久以前,土家有一个崽儿,名叫猪娃,父母死得早,他从小就在山上打柴放猪。猪娃特别喜欢吹咚咚喹(一种民间乐器)。他吹咚咚喹可是人听人爱呢。花儿听了花开,鸟儿听了飞来,周围五个寨的土家小伙儿都羡慕他.娃娃们都喜欢和他一起上山打柴放猪。
经常跟猪娃一起放猪的,有一个叫昔比的姑娘,她从小头上就包着头巾。昔比的歌也唱得好,她唱歌的时候水就不流了,鸟也不叫了,五个寨子的土家小伙儿都被她的歌声迷住了。
猪娃和昔比一起放猪的时候,一个吹咚咚喹,一个唱山歌。有了他俩,山寨充满了欢乐,人们干活也不累了。
猪娃和昔比都一天天长大了。五个寨子的姑娘们来找猪娃说亲,猪娃一个都不同意;五个寨子的小伙儿找昔比求亲,昔比也一个都不答应。
猪娃喜欢昔比,可看到成串的媒人都被昔比挡回去了,也不知道昔比喜不喜欢自己? 一天,他对昔比唱道:
长长蓬江深又深,
拣个岩头有半斤,
丢下岩头试深浅,
看看河水有多深。
昔比听了,接过来唱道:
阿妹生来爱唱歌,
山歌出口百鸟和,
郎若敢把歌来对,
胜过千人请媒说。
猪娃一听,昔比有了意,但他想到自己家很穷,又唱道:
哥想妹,到如今,
六月火盆难拢身,
钝刀破竹难开口,
月底栽花根最深。
昔比知道猪娃的心,便往山上爬去,边爬边唱:
韭菜开花细绒绒,
有心恋郎不怕穷,
只要二人情意好,
冷水泡茶慢慢浓。
猪娃明白了昔比的意思,非常高兴,吹着咚咚喹,向昔比走来,刚走出山林,就看见昔比坐在山垭口的岩头上抹眼泪。他走上前去抓住昔比的手说:
“昔比,你是怎么啦?”
“我…我不配……”
“你,你咋这么说呢?”
“因为我头上有头巾。”
“那头巾把你打扮起才乖呢!,
“我得过病,头上……”
“头上怎么啦?”
“没有头发。”
这一下,猪娃明白了。说:“头上没头发怕么子?我给你买块红头巾……”二人就唱起了《巴心歌》:
变水我俩流一沟,
变竹我俩长一篼,
变花我俩开一树,
生不丢来死不丢。
成亲那天,人们把猪娃买的红头巾搭在昔比姑娘的头上,怕红头帕被风吹掉,又在头巾的四只角系上铜钱,昔比就把那四个铜钱死死的含在嘴里。进了洞房,猪娃将昔比头上的红头巾一掀开,昔比的头上却长出了一头黑油油的秀发。人们就给那红头帕取名为“喜罩帕”,说它能给姑娘带来幸福。
后来,土家姑娘结婚那天就都要搭“喜罩帕“了,就是图个吉祥!
过年放鞭炮
传说伏羲两姊妹造了人烟过后,人就一直长生不老。所以盘古王活了八百多岁还找得到十八岁的姑娘呢。那时候的人不会死,只是象蛇一样蜕壳,一年脱一回。每到蜕壳时候,人们就让自己的亲人用木桶封闭起来,等七天七夜后,壳就自然蜕了,老头子又变成了年轻小伙儿。
猴子从马桑树上爬到了天堂,玉皇大帝便问猴子人间什么最苦,猴子想它早就在阎王那里把自己的生死簿偷了的,可以长生不死,世上人也长生不死,它斗不过人,就想这是个好机会,所以它便给玉皇大帝说:“玉皇大帝呀,人间最痛苦的就是人蜕壳,比死—回还苦啊。”
玉皇大帝怕猴子说假话,叫千里眼到南天门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千里眼到南天门—看,也觉得人蜕壳真的最苦:要用木桶封闭七天七夜呢。于是他也回去禀报:“玉皇大帝啊,人真的蜕壳最苦。”
玉皇大帝就令生死神把人和蛇交换了一下。从此,蛇就兴蜕壳,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死去。
原来猴子跟人是很好的邻居,每逢过年,人都要请猴子过来作客。猴子上天去把人和蛇的生死调(调换)了之后,人就愤恨猴子了,过年的时候,就“霹雳啪啦”的放鞭炮,把猴子吓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后,再清清静静的过年。所有土家人过年一直都要放鞭炮。
扫阳尘吊
传说灶神菩萨是个傻子,并且记性特别差。玉皇大帝让他做啥子他就做啥子。他到人间来的任务是收集每家房子主人说的话,然后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去向玉皇大帝禀报。他人傻,记性差,—年365天,那么多事怎么记得住呢?于是,他就把好事记在心头,把坏事记在房子遮楼的竹子和横梁的阳尘吊上。
腊月二十三是灶神菩萨的生日,他都要回天堂去。房子主人怕他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就要在腊月二十三以前用苦竹叶捆成的扫把,把阳尘吊扫落下来,扫出去倒在十字路口上,同时还要烧些纸钱。让灶神菩萨从那过路时就只管捡钱、认路,而忘记捡那些事情回去。
所以,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土家人都要扫除屋子里的阳尘吊。
灶神菩萨节
传说,从前玉皇大帝是在黔江的灰千梁子上住起的,他有个扯山镜和钻山镜。山的这面,用扯山镜,不管多远,都看得清清除楚楚,在山的背面,就用钻山镜,不管隔多大的山,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有一年,他上天去后,遇天河涨水。人间发生的事情他全都不晓。猴子从马桑树爬上天去禀报地下正大旱,于是玉皇大帝就洒水,等他把水洒完,却把地上淹得洪水齐天了。洪水淹到了灰千梁子搞得他无法下来落脚,他就回去住在天上了。
后来,因为犯了天条,猴子也上不到天上去了,玉皇大帝也不晓得人间的事情,他就派他身边的司厨大元帅下凡,到每家每户去驻下来了解情况。等到腊月二十三才回去汇报人间每个家庭的情况。
因为他是司厨,所以他来到人间后就把身体依附在每家人户的灶上。如遇哪件事情冒犯了天庭,他就会变成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托梦给你,所以人们都把他作为灶神菩萨敬奉。因为他在玉皇大帝面前都是老老实实反映情况,老百姓都很喜欢他。如果是雨下的时间长了希望天晴,人们就烧一只扫帚,灶神菩萨就会上天去给玉皇大帝说:“人间雨多了,柴都没得烧的了,在烧扫帚,该出太阳啦”。于是当天太阳就会出来。
要是人间遇到干旱,人们就用洗盐罐的水来煮菜,灶神看见后就会回天庭去禀报:“人间干旱严重,没得水吃,把洗罐罐的水都弄来吃了”。当天,一场大雨马上就会下起来。
老百姓很感谢他,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神菩萨上天时,人们都要放鞭炮送他。大年三十晚上他回来,人们还要专门做米粑素菜和点香火迎接他。
所以,土家人从不在灶孔前面烘烤鞋子和小孩儿的尿布,因为那里是灶神菩萨的嘴,怕脏了,惹灶神菩萨不高兴。
牛王菩萨节
远古时代洪水泛滥那阵,满山遍野都是水,低一点的地方全都被水淹了。人们为了逃命,就赶着牲口带着一家老小往山上跑。人往山上走,水也往山上涌。眼看天底下只剩两个山头儿了。汉人就逃到那个大山头上,苗人就逃到那小山头上。土家人隔汉人那个山头有一条小河,隔苗人那个山头也有一条小河。眼看没得跑处了,汉人那个山头大些,土家人就往那山头上爬。汉人怕土家人上去把山头压垮,汉人头儿就不准土家人往山头上爬。土家人没得办法了,脚下的水又还在往上头涨,眼看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土家人带的那条大水牛就往苗人那个山头游,土家人于是就拖住牛尾巴游过河,爬上了那个山头。洪水退去后,汉人从那个大山头上退下去,就生活在一起。苗人和土家人就从那个小山头上退下去生活在一起。
洪水齐天那天是四月初八。牛的神性救了土家人,为了感谢牛的救命之恩,所以从那以后每到四月初八这天,土家人就要敬祭“牛王菩萨’,让牛停耕休息,并给它喂好饲料吃。
祭鲁班的物品
过去,木匠把一项工程做完了.主人家要送他一把伞和一套衣服……
传说,这个“规矩”是木匠的祖师爷鲁班传下来的。那时,鲁班在木工场做活时,不管路有多远,他都是夜夜回家里住。日子久了,鲁班娘子就问他:“你哟,大老远的,就在那儿住吧,天天跑回来你不嫌难得跑啊?”
鲁班说:“不怕远,也不累。因为我有马。”
有一天晚上,鲁班回家就去睡觉了。鲁班娘子只穿个小裤衩儿就悄悄起来想看看他那是啥子马。来到院坝找来找去都没看见那里有马拴着,却只看见大门口有一架木马。于是鲁班娘子就光着身子骑上去。她刚一骑上去,这木马就跑起来了,不一会儿就跑到了木工场。第二天还没亮,鲁班起床发现自家娘子不在了。心想他俩又没吵架,人会到哪去了呢。突然鲁班明白了,急忙赶到木工场。只见他那娘子光着身子在木工场边卷成一团,无遮无挡的。鲁班急忙用一床席子围起,上面用一把伞遮住,才把娘子背回了家。
所以,现在的木匠在起新房之前祭鲁班时都要备新席子、新伞、新衣服一套,帽子、头帕、袜子等一应俱全。其实就是为鲁班娘子准备的。
修房“封赠”
从前,有一户人,家大业大。有的为文官,有的做武官。七个儿子取的名字都叫毛牛:大毛牛、二毛牛、三毛牛、四毛牛、五毛牛……
后来这家人准备修新房,因为设计房子修得大,所以工期就要几个月。这家人尽管弟兄多,家庭又殷实,但对人却十分和气,邻里关系也十分融洽。对木匠师傅更是特别敬重,款待匠人顿顿不离鸡,还做到一日三餐的菜不重上。匠人们虽然每顿桌上都有鸡肉吃,可却始终没吃到鸡腿子。
这样一来,掌墨(主管)师傅心里头就有了疙瘩。一直等到起房子那天晚上祭鲁班的时候。其他该准备的祭品主人家都备得好,就是仍然不见把鸡腿儿端出来,这掌墨师心头就更不是滋味了。于是他就使起了心眼,在排木列时就故意把两根中柱(顶梁柱子)倒排起,其意就是让你住在这新房里硬是不安逸。
一切按程序进行:房子立起,瓦盖齐了,木匠师傅也该结算工钱回家了。这个时候,这家主人才把所有的鸡腿儿提出来送给掌墨师等匠人们作为感谢他们的礼物。
掌墨师这时才晓得自己错怪这家主人了。必须想办法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做法。于是他就跟二墨师商量,一人拿把凿子钉到那两根中柱上说:“倒发千年”!
后来,这家人果然财发人兴旺!所以,后来的木匠凡是在新房子修好后,都要说些吉祥的话,这就是“封赠”,以此弥补平时不经意的过失。
郎中捉鸡
传说,在黔江武陵仙山一带,有个医生,医运好时,医一个好一个。可后来医运差了,就不行了,搞得医一个就死一个。也没有人再敢去请他医病了。于是他就只有出去当乞丐讨米要饭过日子。没得办法,他把翻烂了的药书全部背起。有时三天吃到一顿饭,有时四天吃到两顿饭。
那天,这个医生到一个员外家去讨米。员外出门去找医生给他家千金看病没回来,只有员外娘子在家。他就说:“我来找一顿饭吃。”员外娘子说“我屋里有个病人,哪个得空给你做饭吃嘛。”他就说:“我有几颗丸子,拿去用开水吞了试一下嘛。”员外娘子就送了两碗米给他,他接过来背起背篼就跑,生怕被员外家人来追呢。因为他给员外娘子的根本不是药。那是他在身上搓些汗条条来捏成些颗粒,再用泥巴面裹一下,“制”成的药丸。要是被发现了那肯定下不了台。
员外回到家发现千斤的病好些了就问是怎么回事?员外娘子说:“一个乞丐,递了几颗丸子,吃了就见好转的。员外问明情况后立即沿这个乞丐去的方向追去。
员外刚刚追到河沟,看见一个乞丐捡了三墩岩头,烧起火准备煮饭。就走过去说:“先生,请你跟我回去把我娃儿那病治彻底吧!”乞丐听员外这么一说,就怎么都不承认再回去。员外好说歹说才把乞丐请了回去。走回去一看,果真这姑娘的病好多了。这时候乞丐才翻书下药。三天以后,姑娘的病就完全好了。待乞丐医好姑娘,员外知道他的生世后见这个小伙子还不错。就说:“我只有这个女儿,干脆招你为女婿,房子也分一半给你”。这样,他就开起了药铺。
一天,刚开门,就看见只老虎在门外坐起。小伙子就说:“畜牲,如果你是来请我,你就点头三下;是来咬我,就摆三下头。”那老虎便点头三下,一下就把他驮起走了。
原来,这老虎母子咬一个妇女时,被簪子把嘴巴撑住了,他就用针尖把它撑起,把簪子取了出来。为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老虎从此便自愿给他当坐骑。
有一次出去,他出诊在病人屋头多坐了会儿,老虎在外面也饿了,就逮了那病人家的鸡。主人看见后就说:“先生,你那畜牲,在外面咬我家的鸡哟。”
于是他走出来就跟老虎交待:“你下次,莫去咬鸡,每处我医好一个人后,就给你提一只鸡”
这就是民间医生把病人治好后,要提一只鸡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