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鸦片战争资料资料|中日甲午战争

admin 2020-10-28 110
鸦片战争资料资料|中日甲午战争摘要: 鸦片战争资料30字\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

鸦片战争资料30字\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

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英军进逼虎门。琦善妥协求和,英国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

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清廷上下不满,道光皇帝认为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英宣战。英军先发制人,再次进攻虎门。关天培亲自率军坚守炮台,以身殉国。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奕山等人丧魂落魄,举白旗投降。5月27日,中英双方签订《广州和约》。

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10日,镇海陷落。13日,宁波陷落。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吴淞口陷落;7月,镇江陷落。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内容


1、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2] 。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鸦片战争具体内容


具体战争过程如下: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战船,有岸炮支援。战斗持续四个小时,双方损失轻微。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战,关天培率领的水师被击退,英军无人员伤亡。 关天培

1840年6月22日,英军部分主力准备完毕,按计划开始以主力北上舟山。只留少数舰船在虎门执行封锁。   1840年6月28日,英国侵华军后续部队到达广州海面,至此第一批侵华英军到齐,共计海军战舰16艘,东印度公司武装轮船4艘,地面部队4000人,海陆合计7000左右。(另有辅助舰只)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30日,第一批英军到达舟山。   1840年7月2日,英军后续舰队9艘(其中战舰三艘)途径厦门,英远征军司令命一艘战舰向厦门官员递交《致中国宰相书(副本)》,该舰驶入厦门南水道下锚。   1840年7月3日,驶入厦门南水道的英舰派翻译驾小艇登岸送信,被清军武力阻止,英战舰则向岸上开炮,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炮战。(此役双方损失轻微,上报到朝廷时变成了一场胜仗)   1840年7月5日,舟山海面英军开始进攻定海,战至黄昏,英军停止进攻。   1840年7月6日晨,英军攻入定海。定海知县投水自尽,总兵张朝发已于昨日战死。是役,清军参战仅1540人,伤、亡各仅13人。定海水师在九分钟内覆没,英军所有舰船仅中弹三发,无人员伤亡。   1840年7月20日,定海失守的消息到达北京。   1840年8月11日,英军抵达天津,并沿途留兵封锁中国沿海。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司令咨会,随后将《致中国宰相书》进呈道光帝。   1840年8月19日,道光帝收到公文。道光帝本无战心,又由于严重的误译,道光以为英军此来是为了“申焚烧鸦片之冤”,所以道光帝允许为之伸冤,“以折服其心”(所以罢免了林则徐,但英方并无此要求);拒绝赔偿鸦片损失;拒绝割让岛屿。并令其:“反棹南还,听候办理”。 英军当然不肯答应,双方继续交涉。但由于翻译和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双方无实质进展。   1840年9月15日,英军感到在北京地区作战并无把握,季风也将结束,同意返航。要求到广东继续谈判。   1840年9月28日,英舰队回到舟山,得知先前留在定海的英军疫病严重(至年底此处共计病死448人)。 1840年10月3日,道光派琦善南下广东,“怀抚”英夷。   1840年11月25日,在舟山和浙江官员谈判了一些日子后,不懂中国官场“潜规则”的懿律被当猴耍而不自知,发布了浙江停战的命令,率英军南下广东(不久以后英军就放弃定海)。   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达广州,中英广州谈判开始。但由于双方开价差距悬殊,一开始就进入了扯皮阶段。   1840年12月25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的第一期奏折,得知英人的要求如此过分(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相似),下令备战。   1840年12月30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二期奏折,认为谈判已无希望,下令琦善“勿得示弱”,同时命令川、湘、黔三省向广东派援军。   1841年1月6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三期奏折,下严令:“逆夷要求过身……非情理可谕,即当大军挞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准收受”, 同时重新启用被革职的林则徐等。在谈判期间,琦善不断从广东各地调兵至虎门,虎门兵力达到11000人。虎门也成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火力最强大的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军发动进攻,虎门战役开始。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并击败清军水师。比起先前的表现,守军作战也很勇敢,共计战死282人,受伤462人,沉没战船11艘,直至炮台被打塌后才开始后退。英军仅受伤38人。 广东虎门威远炮台

1841年1月8日,琦善要求重开谈判,英军同意,暂时停战。此后一直在谈判。   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并要求割让(香港仍有清军)。 1841年1月30日,道光帝得知虎门战事,革除琦善职,授奕山为靖逆将军,南下统兵。大概也是这一时期,道光帝派“强硬派”的裕谦和颜伯焘分别负责两江和闽浙,两人到任后立即开始尽最大力度整军备战。   1841年2月24日,本来就毫无希望的谈判已经破裂,英军开始向虎门核心阵地布置进攻。26日清晨,英军正式发起进攻,到当天下午五时,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壮烈牺牲。由于主要在射程外炮击,英军损失轻微。   1841年3月18日,英军攻入广州西南的英国商馆,后来撤离。由于前两败,此战中国守军士气低落,未战先溃,英军损失轻微。新任参赞大臣杨芳在奏章里对失败绝口不提,反而说已屡败英军,唯恐其逃窜。   1841年4月14日,奕山到达广州,耗时达57天,被俄国武官当成笑料。   1841年5月初,各地援军相继抵粤,道光帝也反复下令“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留”,如果英军“闻风远遁”,惟将军是问。21日,奕山下令对英军舰船火攻,英军略受损失。24日,英军进攻广州,至25日,已经攻占广州城外主要制高点和炮台。此役英军战死9人,受伤68人。27日,清方向围城的英军要求谈判,于是又暂时停战。并且交纳赔款。从6月1日起,英军全部撤回香港。在此期间,奕山的奏折对失败只字未提,反而是打了大胜仗,并说英军举白旗乞和。道光得知大喜,允许其求和,同时命令沿海撤防(节省军费)。正好老天有眼,此时英军中瘟疫横行,英舰队又突遭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因此老天无意中帮奕山圆了谎。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民众与英军交战,其采用战术之成功足以使任何清军将领汗颜。但英军最终还是突围,英军战死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31日,民众包围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时值停战期间,清方派主战的官吏余保纯将民众劝归。(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当时就被不明真相的人当成了大汉奸,直到现在。)   1841年5月31日,英国外相认为义律对中国过于保守,改派璞鼎查接替中国事务。   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到任。从伦敦到澳门,只用了67天,其中还有十天在孟买处理公务,所以路上只用了57天。   1841年8月22日,英军主力北上厦门,奕山隐瞒不报(他吹牛说英军已退)。幸亏奕山的牛皮早被厦门的颜伯焘识破,故颜伯焘一直抗旨不撤防。并且在厦门投巨资建立了中国沿海最坚固的防线——厦门石壁。炮台的火力也相当强大,有火炮四百余门,守军5680人(仅次于虎门,但远远比虎门炮台坚固)。   1841年8月26日,英军围攻厦门。英军战术无非是正面佯攻,侧面迂回,轻松绕开石壁。如此简单的战术,英军已用过多次,但是由于瞒报严重,颜伯焘和道光帝并不知情。守军一的开始抵抗也较为激烈,但是腹背受敌,且炮台失去作用,很快不支。到了黄昏,清军外围阵地已全部失守。英军也停止进攻。   1841年8月27日,英军攻打厦门城。守军已于夜里逃散,厦门失守。此役,清军阵亡总兵一名,副将以下军官7员。士兵减员324名。英军战死一人,受伤16人。战后英军对石壁炮台的防御力评价相当高。战后道光帝首次得知:此次来华的英军中还有陆军。   1841年9月5日,主力英军(海陆军共计四千人)北上浙江。此时浙江由头号主战派裕谦主持,浙东防务与战前相比也已得到全面加强,降职的林则徐曾一度在镇海协助组织防务,经历了几次战斗的林则徐认识到定海必然守不住,应该主动放弃。这个建议当然不可能被采纳。   1841年9月25日,英军本来打算攻击镇海的主力海陆军四千余人受到风力影响,集结于镇、定之间的海面。随后的几天,定海清军与英军屡有交火,均损失轻微。   1841年10月1日晨,英军向定海发动总攻,至下午2时,五千多守军全部被击败。定海三总兵牺牲。英军战死2人,伤27人。   1841年10月10日,英军向镇海发起攻击,几小时后,外围阵地纷纷失守。此时战斗虽未结束,正在镇海东城墙指挥的两江总督裕谦已经知道希望全无,遂跳水自尽。   1841年10月13日,英军逼近宁波,负责此处的太子太保余步云弃城逃跑,宁波失守。   1841年10月30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步军统领正黄旗满洲都统崇文门监督正红旗宗室总族长雍正帝四世孙前黑龙江将军前盛京将军”奕经受封为扬威将军,调集八省援军入援浙江。   1842年3月10日凌晨,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之后,鸦片战争中唯一一次收复失地的反攻在奕经的指挥下打响,四小时后,规模庞大的反攻宣告失败。   1842年3月21日,浙江巡抚刘韵珂上“十可虑”折,虽未明说,但暗示战争已毫无希望,且充满危险。   1842年5月7日,英军撤离宁波,集结兵力准备沿长江向内地进攻。   1842年5月18日,英军2000人攻破乍浦,此役清军抵抗激烈,战败自杀者甚众。英军阵亡9人(其中一名中校),受伤55人。   1842年6月16日凌晨,乍浦的英军全部出动攻击吴淞。吴淞是江苏海防重点,新任两江总督牛鉴亲自坐镇于此。但战斗至中午12点,清军全部逃散。清军阵亡江南水路提督陈化成以下88人,英军被击毙两人,受伤25人。同日,英军第二期增援部队到达吴淞口,在华英军总兵力达到20000人。与清军相比,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都算是一支空前强大的军队。   1842年6月19日,英军占领上海。   1842年7月5日,英军战舰十二艘,轮船十艘,运输船51艘,士兵7000人组成舰队从上海出发,直扑镇江。 1842年7月13日,清军开始增援镇江。   1842年7月21日,英军开始攻城。此时镇江城内驻军仅有1600人,城外2700人,火炮很少。而英军仅参加攻城的兵力就达6905人,英军占绝对优势。战斗开始后,英海军组织火力猛轰城外清军,城外清军缺少掩护也没有任何反击手段,很快便溃散。英军组织火力轰击城墙,可是城内驻军有1185人是驻防在此的京口八旗。他们安家此地已经200多年,所以仍然节节阻击。同时英海军组织小船沿水路攻击镇江西门,遭到城墙上清军火炮的有效轰击,狼狈退出。最后,占尽火力优势的英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突入城内,守军一直坚持巷战到深夜。城内清军的伤亡率达30%。镇江的火力兵力远远不及虎门,城墙坚固远远不及厦门,战前动员远远不及定海,准备周密远远不及浙东,但是此役英军有39人毙命,130人受伤,3人失踪。多于上述四战役所毙伤敌军的总和。   1842年8月2日,英军离开镇江,准备进攻南京。在此之前,清方决定求和。   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签订条约。可是29日,摸透道光心思的前方大臣已经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9月1日,清朝负责谈判的官员向璞鼎查发出照会,对南京条约提出了十二项交涉内容。这十二项自讨苦吃的内容为中国今后的苦难留下了隐患;也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祸根。(与此同时,北京的道光帝、杭州的刘韵珂都给南京的官员写信,内容居然也是要求作出类似的交涉,而这些信件还在路上。)   1842年9月7日,道光帝正式同意签约的谕旨到达南京,第一次鸦片战争早已结束。   1842年10月,奕山奏报广东仿造西式战舰一艘,并且提议停止建造旧时战船,经费用于建造西式战舰。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鸦片战争的资料 ( 不多于100字 )


战争经过: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挑起的侵略战争爆发。

1840年6月,英军首先进犯广州,遭到清军的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沙角、大角炮台。中国军队仓促抵抗,伤亡惨重,炮台失陷。英军进逼虎门。琦善妥协求和,英国单方面宣布《穿鼻草约》。

琦善的卖国行径激起清廷上下不满,道光皇帝认为有损天朝尊严,决定对英宣战。英军先发制人,再次进攻虎门。关天培亲自率军坚守炮台,以身殉国。1841年5月,英军进攻广州,广州城外的泥城、四方炮台相继失守。奕山等人丧魂落魄,举白旗投降。5月27日,中英双方签订《广州和约》。

8月26日,英军攻陷厦门。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10日,镇海陷落。13日,宁波陷落。道光皇帝为挽回败局,决定第二次出兵,奕经率军到达前线后,贸然出兵,全军溃败。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吴淞口陷落;7月,镇江陷落。8月,英舰到达南京下关江面。29日,清政府在英国炮舰的威逼下,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George Elliot)、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的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

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资料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点:广州 珠江口。 结果:英国胜利 。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活动。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银元。(1西班牙银元在中国白银7钱2分和3分之间) 割让香港岛。 鸦片战争

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关税,中方应与英国协商。 影响: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提纲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是:英国。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是: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危害国人身体、影响军队战斗力、白银外流、加重贫苦人民负担)  

5、清政府决心禁烟的根本原因是:鸦片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6、1839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到广州禁烟,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7、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方法是:把鸦片浸泡在盐卤水中,再投放生石灰,再倒入鸦片使烟土销化。  

8、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是:中国禁烟。  

3、鸦片战争暴发的标志是: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  

4、鸦片战争暴发的时间是:1840年6月。结果是:清政府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  

5、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的原因是:英国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也是清政府的腐朽,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必然产物。  

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8月,签订地点在:南京。内容是: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得到解体)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④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丧失关税自主权)  

7、《南京条约》的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三、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1、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后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是:魏源。  

3、魏源的代表作是:《海国图志》,书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夷“是:清朝对外国人轻蔑的称呼。师夷就是:向外国学习;长技就是: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夷就是:抵抗外国的侵略使中国富强。  

4、师夷长技并不能制夷是因为:造成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不在科技而在制度。

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地点: 中国 。

结果: 英国胜利 。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义为了开辟殖民地市场,掠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胜利以后的要求: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赔款2100万银元。3.割让香港岛。4.与英国协商关税

鸦片战争简介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鸦片战争资料资料|中日甲午战争: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英法资产阶级第一次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

中国 再次损失了大量主权和领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进了一步。其中,鸦片贸易合法化、华工出国及允许外国人前往内地传教,都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趋激化。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具体内容


具体战争过程如下: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龙发生冲突,英军首先开炮,英方参战五艘非正规舰只;清军出动三艘战船,有岸炮支援。战斗持续四个小时,双方损失轻微。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战,关天培率领的水师被击退,英军无人员伤亡。 关天培

1840年6月22日,英军部分主力准备完毕,按计划开始以主力北上舟山。只留少数舰船在虎门执行封锁。   1840年6月28日,英国侵华军后续部队到达广州海面,至此第一批侵华英军到齐,共计海军战舰16艘,东印度公司武装轮船4艘,地面部队4000人,海陆合计7000左右。(另有辅助舰只)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30日,第一批英军到达舟山。   1840年7月2日,英军后续舰队9艘(其中战舰三艘)途径厦门,英远征军司令命一艘战舰向厦门官员递交《致中国宰相书(副本)》,该舰驶入厦门南水道下锚。   1840年7月3日,驶入厦门南水道的英舰派翻译驾小艇登岸送信,被清军武力阻止,英战舰则向岸上开炮,引发了一场小规模炮战。(此役双方损失轻微,上报到朝廷时变成了一场胜仗)   1840年7月5日,舟山海面英军开始进攻定海,战至黄昏,英军停止进攻。   1840年7月6日晨,英军攻入定海。定海知县投水自尽,总兵张朝发已于昨日战死。是役,清军参战仅1540人,伤、亡各仅13人。定海水师在九分钟内覆没,英军所有舰船仅中弹三发,无人员伤亡。   1840年7月20日,定海失守的消息到达北京。   1840年8月11日,英军抵达天津,并沿途留兵封锁中国沿海。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司令咨会,随后将《致中国宰相书》进呈道光帝。   1840年8月19日,道光帝收到公文。道光帝本无战心,又由于严重的误译,道光以为英军此来是为了“申焚烧鸦片之冤”,所以道光帝允许为之伸冤

>>>>精品(暖文爽文)在线阅读<<<<

,“以折服其心”(所以罢免了林则徐,但英方并无此要求);拒绝赔偿鸦片损失;拒绝割让岛屿。并令其:“反棹南还,听候办理”。 英军当然不肯答应,双方继续交涉。但由于翻译和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双方无实质进展。   1840年9月15日,英军感到在北京地区作战并无把握,季风也将结束,同意返航。要求到广东继续谈判。   1840年9月28日,英舰队回到舟山,得知先前留在定海的英军疫病严重(至年底此处共计病死448人)。 1840年10月3日,道光派琦善南下广东,“怀抚”英夷。   1840年11月25日,在舟山和浙江官员谈判了一些日子后,不懂中国官场“潜规则”的懿律被当猴耍而不自知,发布了浙江停战的命令,率英军南下广东(不久以后英军就放弃定海)。   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达广州,中英广州谈判开始。但由于双方开价差距悬殊,一开始就进入了扯皮阶段。   1840年12月25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的第一期奏折,得知英人的要求如此过分(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相似),下令备战。   1840年12月30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二期奏折,认为谈判已无希望,下令琦善“勿得示弱”,同时命令川、湘、黔三省向广东派援军。   1841年1月6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三期奏折,下严令:“逆夷要求过身……非情理可谕,即当大军挞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准收受”, 同时重新启用被革职的林则徐等。在谈判期间,琦善不断从广东各地调兵至虎门,虎门兵力达到11000人。虎门也成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火力最强大的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军发动进攻,虎门战役开始。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并击败清军水师。比起先前的表现,守军作战也很勇敢,共计战死282人,受伤462人,沉没战船11艘,直至炮台被打塌后才开始后退。英军仅受伤38人。 广东虎门威远炮台

1841年1月8日,琦善要求重开谈判,英军同意,暂时停战。此后一直在谈判。   1841年1月26日,英军强占香港,并要求割让(香港仍有清军)。 1841年1月30日,道光帝得知虎门战事,革除琦善职,授奕山为靖逆将军,南下统兵。大概也是这一时期,道光帝派“强硬派”的裕谦和颜伯焘分别负责两江和闽浙,两人到任后立即开始尽最大力度整军备战。   1841年2月24日,本来就毫无希望的谈判已经破裂,英军开始向虎门核心阵地布置进攻。26日清晨,英军正式发起进攻,到当天下午五时,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壮烈牺牲。由于主要在射程外炮击,英军损失轻微。   1841年3月18日,英军攻入广州西南的英国商馆,后来撤离。由于前两败,此战中国守军士气低落,未战先溃,英军损失轻微。新任参赞大臣杨芳在奏章里对失败绝口不提,反而说已屡败英军,唯恐其逃窜。   1841年4月14日,奕山到达广州,耗时达57天,被俄国武官当成笑料。   1841年5月初,各地援军相继抵粤,道光帝也反复下令“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留”,如果英军“闻风远遁”,惟将军是问。21日,奕山下令对英军舰船火攻,英军略受损失。24日,英军进攻广州,至25日,已经攻占广州城外主要制高点和炮台。此役英军战死9人,受伤68人。27日,清方向围城的英军要求谈判,于是又暂时停战。并且交纳赔款。从6月1日起,英军全部撤回香港。在此期间,奕山的奏折对失败只字未提,反而是打了大胜仗,并说英军举白旗乞和。道光得知大喜,允许其求和,同时命令沿海撤防(节省军费)。正好老天有眼,此时英军中瘟疫横行,英舰队又突遭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因此老天无意中帮奕山圆了谎。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民众与英军交战,其采用战术之成功足以使任何清军将领汗颜。但英军最终还是突围,英军战死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31日,民众包围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时值停战期间,清方派主战的官吏余保纯将民众劝归。(这个倒霉的家伙在当时就被不明真相的人当成了大汉奸,直到现在。)   1841年5月31日,英国外相认为义律对中国过于保守,改派璞鼎查接替中国事务。   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到任。从伦敦到澳门,只用了67天,其中还有十天在孟买处理公务,所以路上只用了57天。   1841年8月22日,英军主力北上厦门,奕山隐瞒不报(他吹牛说英军已退)。幸亏奕山的牛皮早被厦门的颜伯焘识破,故颜伯焘一直抗旨不撤防。并且在厦门投巨资建立了中国沿海最坚固的防线——厦门石壁。炮台的火力也相当强大,有火炮四百余门,守军5680人(仅次于虎门,但远远比虎门炮台坚固)。   1841年8月26日,英军围攻厦门。英军战术无非是正面佯攻,侧面迂回,轻松绕开石壁。如此简单的战术,英军已用过多次,但是由于瞒报严重,颜伯焘和道光帝并不知情。守军一的开始抵抗也较为激烈,但是腹背受敌,且炮台失去作用,很快不支。到了黄昏,清军外围阵地已全部失守。英军也停止进攻。   1841年8月27日,英军攻打厦门城。守军已于夜里逃散,厦门失守。此役,清军阵亡总兵一名,副将以下军官7员。士兵减员324名。英军战死一人,受伤16人。战后英军对石壁炮台的防御力评价相当高。战后道光帝首次得知:此次来华的英军中还有陆军。   1841年9月5日,主力英军(海陆军共计四千人)北上浙江。此时浙江由头号主战派裕谦主持,浙东防务与战前相比也已得到全面加强,降职的林则徐曾一度在镇海协助组织防务,经历了几次战斗的林则徐认识到定海必然守不住,应该主动放弃。这个建议当然不可能被采纳。   1841年9月25日,英军本来打算攻击镇海的主力海陆军四千余人受到风力影响,集结于镇、定之间的海面。随后的几天,定海清军与英军屡有交火,均损失轻微。   1841年10月1日晨,英军向定海发动总攻,至下午2时,五千多守军全部被击败。定海三总兵牺牲。英军战死2人,伤27人。   1841年10月10日,英军向镇海发起攻击,几小时后,外围阵地纷纷失守。此时战斗虽未结束,正在镇海东城墙指挥的两江总督裕谦已经知道希望全无,遂跳水自尽。   1841年10月13日,英军逼近宁波,负责此处的太子太保余步云弃城逃跑,宁波失守。   1841年10月30日,“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步军统领正黄旗满洲都统崇文门监督正红旗宗室总族长雍正帝四世孙前黑龙江将军前盛京将军”奕经受封为扬威将军,调集八省援军入援浙江。   1842年3月10日凌晨,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之后,鸦片战争中唯一一次收复失地的反攻在奕经的指挥下打响,四小时后,规模庞大的反攻宣告失败。   1842年3月21日,浙江巡抚刘韵珂上“十可虑”折,虽未明说,但暗示战争已毫无希望,且充满危险。   1842年5月7日,英军撤离宁波,集结兵力准备沿长江向内地进攻。   1842年5月18日,英军2000人攻破乍浦,此役清军抵抗激烈,战败自杀者甚众。英军阵亡9人(其中一名中校),受伤55人。   1842年6月16日凌晨,乍浦的英军全部出动攻击吴淞。吴淞是江苏海防重点,新任两江总督牛鉴亲自坐镇于此。但战斗至中午12点,清军全部逃散。清军阵亡江南水路提督陈化成以下88人,英军被击毙两人,受伤25人。同日,英军第二期增援部队到达吴淞口,在华英军总兵力达到20000人。与清军相比,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都算是一支空前强大的军队。   1842年6月19日,英军占领上海。   1842年7月5日,英军战舰十二艘,轮船十艘,运输船51艘,士兵7000人组成舰队从上海出发,直扑镇江。 1842年7月13日,清军开始增援镇江。   1842年7月21日,英军开始攻城。此时镇江城内驻军仅有1600人,城外2700人,火炮很少。而英军仅参加攻城的兵力就达6905人,英军占绝对优势。战斗开始后,英海军组织火力猛轰城外清军,城外清军缺少掩护也没有任何反击手段,很快便溃散。英军组织火力轰击城墙,可是城内驻军有1185人是驻防在此的京口八旗。他们安家此地已经200多年,所以仍然节节阻击。同时英海军组织小船沿水路攻击镇江西门,遭到城墙上清军火炮的有效轰击,狼狈退出。最后,占尽火力优势的英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突入城内,守军一直坚持巷战到深夜。城内清军的伤亡率达30%。镇江的火力兵力远远不及虎门,城墙坚固远远不及厦门,战前动员远远不及定海,准备周密远远不及浙东,但是此役英军有39人毙命,130人受伤,3人失踪。多于上述四战役所毙伤敌军的总和。   1842年8月2日,英军离开镇江,准备进攻南京。在此之前,清方决定求和。   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签订条约。可是29日,摸透道光心思的前方大臣已经签署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9月1日,清朝负责谈判的官员向璞鼎查发出照会,对南京条约提出了十二项交涉内容。这十二项自讨苦吃的内容为中国今后的苦难留下了隐患;也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祸根。(与此同时,北京的道光帝、杭州的刘韵珂都给南京的官员写信,内容居然也是要求作出类似的交涉,而这些信件还在路上。)   1842年9月7日,道光帝正式同意签约的谕旨到达南京,第一次鸦片战争早已结束。   1842年10月,奕山奏报广东仿造西式战舰一艘,并且提议停止建造旧时战船,经费用于建造西式战舰。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my9888.com.cn/post/1533.html发布于 2020-10-2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9888美文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