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六要素
关键词:作文 兴趣 观察 指导
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使执教者感到棘手,而且为数不少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这就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影响着作文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喜欢作文"成了我作文教学中的探索课题,实践中我得出如下体会: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习作愿望.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文章都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尤其是小学生学习作文,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做过和想到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味、观察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多彩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有时为了配合教材内容,完成指定的习作练习而布置了学生不感兴趣的作文题后,学生常常唉声叹气,大多数人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但如果是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就会象欢快的小鸟"唧唧喳喳"说个没完没了,甚至会为一个不同的观点争执半天,轮不到发言的课后也会缠着你表述出他的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体验、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时间长了,就能使学生自然地步入作文天地之中.
二、 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将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很难写好,因此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越怕就越觉得难,越觉得难就越写不好,恶性循环.当然这也与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
有些教师在教作文时,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从内容入手,往往在学生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大讲写作技巧,这种"要我写"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总担心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畏畏缩缩不敢下笔,怎么会喜欢写作文呢?要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就必须打消"怕"的心理,消除神秘感,克服畏惧情绪.教师应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头脑里不要有规矩的限制.学生只要敢说、敢写,就要及时给予鼓励,求全责备的做法,会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在萌芽之中.而适当的鼓励、引导则会使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动笔.学生越写就越想写,越写就越爱写.这就产生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质的飞跃.
三、留心积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周围事物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规律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
观察事物要有顺序.按空间顺序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地进行观察.如《曼谷的小象》就是先看到"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再看脚下"高低不平的公路".这就是由远及近地观察.有时由这一部分到那一部分的顺序观察也是可以的.
按时间顺序观察,也就是按时间的先后次序,先看见了什么,再看见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一样一样按顺序看.如《观潮》的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犹如置身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总之,观察要有顺序,不可"东张西望".
观察要有目的和重点.有目的的观察,就会对观察对象特别注意,一切有用的东西会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住.如《饲养员赵大叔》的作者观察目的就很明确,目的就是要看看赵大叔喂牲口怎样有意思,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正因为作者观察时抓住了重点,所以对赵大叔喂牲口的情形有了较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观察的目的.
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特点"就是与事物不同的地方.如《今天我喂鸡》中,作者在观察时抓住了"小老鸹"淘气,"金皇帝"威武,"老好人"脾气好不争不抢这些特点,把小动物写得活灵活现.
观察要注意"听"、"问"、"想".我们平时所说的观察,主要指"看",但广义的观察应该包括"听"、"问"、"想",必要时亲口去"尝".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事物的静态,而且观察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而且还用嘴去尝.所以作者把文章写得亲切、朴实、感人.
四、指导适度,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度",切忌过细,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起辅助作用.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这点,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在指导学生初学"看多幅图写话"练习时,常见的一种做法是,教师先让几个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然后把学生的意思进行归纳,再让学生按归纳好的句子扩充成文章,结果全班学生作文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显而易见,这样的作文根本没有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长久下去,学生怎么能独立地写出有特色的作文呢?
教师指导作文,应充分开启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从生活经历中提取素材,而不能局限学生的思考,硬把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拉,要鼓励学生写出新认识,勇于突破常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是学生信心的鼓励者,如引路的蜜蜂把学生带入了花园,怎样采蜜、采什么蜜就看各人的兴趣了.
给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放手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蓝天上翱翔,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教师面对的将不再是一段段单纯的文字,而是一道道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的、情景交融的各具特色的美丽风景.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当阅读有趣的文章时,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笑出来?我不敢说一篇让你发笑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但它必须是一篇有趣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将文字写的有趣就很棒了;如果你能写出让人们大笑的文章,那就了不得了.今天小学5年级作文辅导带你了解如何写作文.
(提高水平)
一、给文章一个明亮的话题
画龙点睛常常指的是作文的题目,作文中写的是什么?一些问题直接告诉你,如《我的"厨师"老爸》《我在跳蚤市场当老板》等;有些只能在文章中找到,如《请不要忘记我》,文章的内容无法从题目看出;有些话题充满个性,比如《亮瞎我眼的排练》,当然也有热门话题:《运动会》
嘿,上面有这么多问题,你想要哪一个?老师建议您为文章制作个性化主题,并在第一时间引起读者的注意.
二、首尾出招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三种常用的开始和结束方法.
(1)响应型
一开始:我父亲会做很多菜.所以,我称他为"厨师"爸爸.
结束:爸爸真的是我心中的"厨师"爸爸!
中间的内容不需要猜测,我知道我正在写我父亲的厨师的身份.
(2)叙事
一开始:今天,黄河邮报晚报记者团在美丽的青峰湖公园举办了"跳蚤市场"活动.一大早,我拿着好多的"货物",参加了活动,设立了一个摊位并学会了成为"老板".
结局:虽然这个活动是短暂的,但它具有非凡的意义,这使我受益匪浅,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跳蚤市场"作为"老板",我感到疲惫和快乐!
--《我在跳蚤市场当老板》
(3)拟人化
一开始:我是门,是人类最常见的物品之一.我对自己的身份并不十分满意,因为在主人的房子或贵重物品被盗后,店主总是说我不善于盗窃.实际上,我不想,小偷仍然摔断了我的嘴.
结束:无论如何,我相信我可以让我的主人安心、舒适、温暖的生活.所以请不要忘记我-门!
--《请不要忘记我》
小作者写了解释性文本,拟人化的修辞,第一个人的写作方法让读者感到神清气爽.通常,我们将这种风格称为"文学解释性文本".
(阅读广泛)
除了以上这些个例子外,我们还要学会让人物被读起来时候栩栩如生,作文时我们掌握了如何选择写作的方法,会使文字更加的活灵活现,这就是小学5年级作文辅导的最基本要求,分数在这里也会得到提高.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写作文就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写作文,往往对老师布置的习作要求,只是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还有是不知道怎么写,针对学生的这种不愿意写,不知写什么和怎么样写这三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实践,认为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加强学生的写作方法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和乐于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都喜欢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学生只有在自己有兴趣的行动中才能树立信心,写作文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在写作中尝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克服写作的畏惧感.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指导写作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他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1、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导入习作.
教学过程中必然要用到"提问",要"提问",必然先得"设问". 好的课堂设问,可以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提问要抓住课文的关键处
2、创设习作的情境,写学生自己想说的话.
新的教学法遵循儿童的心理思维规律,分阶段分步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儿童的思维形式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儿童主要是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小学情境作文教学就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采、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并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儿童的心目中,一切都具有生命,都是可以相互沟通.小动物可与人交谈,天上的云彩可以变成各种生物的形态,风雨雷电、是人的各种活动的表现形态,因此,我们引导学生用词语、句子和语言片段来描述情境,生动地再现情境、也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早进入创造性想象活动的领域,引导儿童运用语言片断和段落描述情境、发展情境或创造新的情境.如设问:"假如你有大象的鼻子,你想干什么呢?"学生有说要把大灰狼卷起来扔进河里的,有说要替小朋友够下飞跑的气球的,有说要开澡堂为小朋友洗澡的.只言片语的描述不就是篇篇童话故事嘛.随着年龄的增加,又不时机地在情境中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在客观世界中交流信息和表现自我的语言功能,如对自己最熟悉的人(同座)的描写.对高年级的学生,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203,把学作文与学做人,作文与生活,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如对"减负"的看法,有的同学就写出与妈妈关于"减负"对白.
3、重视学生习作的点评与分享,在全班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学生能感受到成就感,能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就应学会获得精神生活的圆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因此,每篇课文交上的仿写习作,应让更多的学生去阅读,在学生中间形成交流,这篇习作写的好,好在哪里?哪篇习作写的不好,应该怎么修改.这样的切磋交流,让学生很容易看到写作不足的地方,积累了写作经验.学生的话题,学生交流起来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我还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注意进行激励性评价.我常用红笔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佳句画出来注上批语并提到课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见到教师充满爱心的评语感到很受鼓舞,写作兴趣就更浓,写起来就会更认真、更努力.不仅如此,我还注意作文批改的速度.小学生写完作文后,有一种期待的心情,他们希望马上能见到教师的反馈,想知道老师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自己哪些地方写得好受到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等.所以,教师尽快批改也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激励,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修改作文.
作文怎样写出真情实感.ppt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来自生活.对生活真诚,不要欺骗生活,因为生活本身是真实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就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有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经过三年不间断的训练,批阅每周的周记成了笔者期盼的一件乐事,因为学生作品中已显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个别语文基础好的同学已尝试稚嫩的小说创作了.每次布置周记,笔者都精心选题,关注学生生活及内心感受,力求每次周记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实践证明,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学生才会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
当然,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写作教学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把握住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二、写作技巧的培养
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把这一细节放在家里连遭不幸的背景之下来刻画的,父亲那深深的舐犊之情便跃然纸上.在成功铺垫的同时,别忘记了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103的形象.当然,描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我们在作文评讲时,通常也会读一些优秀的或认为有某方面典型问题的学生作品.试问我们在读学生作品时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笔者总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
的作品,不管水平如何,毕竟是学生辛勤劳动的付出.
三、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素材和技巧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就只能从主观上拔高题意,表决心、谈志愿;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苦闷、彷徨、伤感;或是感情冷漠,调侃一切;或是胡编乱造,博人欢心.
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在作文课上,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现在,笔者
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杜绝了抄作文选,说套话、假话等现象.大家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学生写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写出了"恼人的家长会"的憾事,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写对心灵的感受.而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得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这里面其实有一对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所谓"写进去",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这样看来,做到"写进去",其实就是提倡我们用心作文.作文写不进去,就给人以假的感觉,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纸肤浅的汉字而已.
为什么又要"走出来"呢?因为,作文是心灵的产物,既是生活的发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导.所以,我们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千万不能成为"牢206簿".不论什么样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最终都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把这种经过正确判断后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给自己、给他人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感染和引导,这才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这种既让情感"写进去",又让自己"走出来"的作文,才是心灵的作文,是文字的阳光.
因此,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作文
这位朋友,您好!
推荐给您一篇文章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然而有的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有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难,难作文",一到上作文课,许多同学常常是咬着笔头,看着天花板,一脸痛苦状,作文课成了"作难课".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状况和生活见闻,融合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先看后说,由说到写.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小学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赶上口头语言,书面言语超过了口头言语.很多时候,学生能够讲清,但很难写清.所以,小学起步作文可从写话入手,让学生先说后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然而,由于有的学校的学生见识少、信息闭塞、接触面窄,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学生写起作文来仍是无从着手,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很容易渐渐地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小学作文最好贴近学生实际.作文课上可组织各种活动,学生现场观察,教师现场指导.例如:我在上"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个作文题时,在讲明写作要求之后,我就地取材,先组织了一次"拔河比赛",由于有明确有目标,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到讨论该如何作文时,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这次活动讲清楚,甚至有的同学还能将一些队员的动作啦,表情啦,现场的气氛啦等等准确的描述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讨论,学生对这次作文的思路,要表达的主题都很清楚了,写起作文也就得心应手,有话可写了.当学生迟迟打不开思路时,还可以利用图片、幻灯、录像、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初高中海量作文大全
二、创设情境,仿写为辅,独立作文.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中有的可作学生的范文,所以每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我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仿写,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学了《我家的猫》一课,就写《我家的小狗》,仍要求先交待动物的外貌特点,仍按刚满月小狗的特点和自己喜爱的原因的顺序来写.有的没有现成的,在预习课就先布置学生推荐一篇与该次习作相近的范文.作文课上,引导学生直接分析多篇范文,领悟作文要求,之后,学生写作限时40分钟,学生动笔,教师计时,既是练笔,又是比赛.写作时,主张即兴作文,一气呵成,写好就交,交在前面的同学,老师随即在黑板上标明时间,字数,看谁写得又快又好.限时作文159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写作的意境中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在讲究速度的同时,写出的文章真切而自然.
三、及时批阅,平等交流. 许多语文老师苦于作文批改,大叠大叠的作文本让他们颇费气力,既要改病句,错别字,又要写评语.老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作文改得让学生兴趣全无.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
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是吃力不讨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软化的宽松的评估要求,它使师生双方从批改的阴影中走出来.
批改本身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课程平等对话、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从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
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的评估结果.
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教师要迅速浏览,做好记录,选几篇朗读,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千万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要求就给80分以上,稍好的90分,甚至100分,让学生有成就感.在评作文时,我们也可采取集体评和个人评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是集体评,教师先把选好的典型作文交给学生,让他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记,这篇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该怎样写才好.读完后,集体评议,从作文的内容、中心、语言、构思到停顿、用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具体评价,读作文的同学记下别人评议的内容,全班学生都来评说,集体评议后,学生互评作文,单独批阅.批阅作文时,教师要明确提出要求. 在作文评论中,教师不是不改学生作文,而是"多就少改",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应该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将文章改好的愿望.
一次,全班写记叙文《她变了》.批改后,有位成绩一般的学生"奇迹"般地得了八十分.我在评语中写道:"本文立意新颖、事迹感人,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为成功的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段批语给了这个学生很大鼓舞.从此,她爱上了写作,再不视作文为苦差,写作自然进步很快. 当然,这只是用文字跟学生交流,我们还应跟学生用心灵交流.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194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地对话,而不是编故事,迎合教师.
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叫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教师》,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对着99分的试卷哭泣."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于是我找到他跟他当面交流:"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学生听后,高兴地笑了.
总之,小学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来写.让学生懂得作文从观察中来,从生活中来.让学生多看、多写,懂得"多看思路广,多写笔生花"的道理.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评估手段,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好~!